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教育

卷王金风科技的领跑肉搏与入海|明星公司

admin admin 09-12 【教育】 154人已围观

摘要新能源商业评论(NEBR),致力于打造新能源产业创变时代最有质感的商业评论内容,凝聚核心产业从业力量。【摘要】自1985年新疆水利水电研究所开启风力发电探索以来,金风科技逐步推进风机国产化,于1999年生产了中国第一台国产风机。此后,受益于政策红利和技术优势,金风科技长期领跑行业。然而,2020年前后,政府补贴退坡,叠加“抢装潮”“价格战”,金风科技的业绩和市场占有率也受到冲击。红利不在,优势连年退水的情况下,找寻新增量几乎成为必然选择。“入海”是金风科技在困境下的对策之一。2024年上半年,金

新能源商业评论(NEBR),致力于打造新能源产业创变时代最有质感的商业评论内容,凝聚核心产业从业力量。

【摘要】自1985年新疆水利水电研究所开启风力发电探索以来,金风科技逐步推进风机国产化,于1999年生产了中国第一台国产风机。此后,受益于政策红利和技术优势,金风科技长期领跑行业。

然而,2020年前后,政府补贴退坡,叠加“抢装潮”“价格战”,金风科技的业绩和市场占有率也受到冲击。红利不在,优势连年退水的情况下,找寻新增量几乎成为必然选择。

“入海”是金风科技在困境下的对策之一。2024年上半年,金风科技首次获得海上风电新签订单量首位。

海风高增、陆风价格企稳,有望使整个行业走出低谷,从包括金风科技在内的头部风电“卷王”们的动作来看,海上风电和出海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风电热潮和格局变迁。

以下是正文:

近期,伍德麦肯兹风电研究团队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中国风电整机商风机订单量排名:2024年上半年度数据统计及分析》。报告指出,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风机订单量前三位仍旧是远景能源、运达股份以及金风科技。其中,金风科技上半年共获签2.3GW海上风机订单,海上风电新签订单量首次登顶。

陆上风电领域的霸主获得海上风电新签订单量首位,值得关注。

在此之前,金风科技实际已经历过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周期性内卷困境,如今又再次在海上风电版块找到新增量。

金风科技凭什么连续13年取得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又为何要啃海上风机这块“硬骨头”?在风电整机商之间的价格竞争态势趋缓的当下,是时候重新审视内卷的风电行业和“卷王”金风科技了。

01

起势:国产风机是一门早于光伏的生意

金风科技的腾飞,伴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起始和发展。

其党委书记、董事长武钢的风电之旅始于新疆达坂城,一个被称为“中国风谷”,有着得天独厚风力资源的地方。然而当时,我国既没有现成的风电设备,也没有相关的研发储备。

1985年,新疆水利水电研究所在王文启的带领下,开启风力发电的探索。当年11月,王文启随同黄宝璋等人参加了水电部组织的赴欧洲风电考察团,并从国外购买了丹麦Wincon公司的风电机组,回国进行初步试验。

次年12月,风力发电试验站在达坂城谷地的柴窝堡湖畔建成,风电机组的发电表现良好,年设备利用小时数达到3000小时。出色的业绩引起了国外厂商的注意,为此后的设备进口做了铺垫。

1987年,武钢辞去新疆水电学校教研室的工作,担任达坂城风电场场长,开始研究风电技术。同一年,王文启赴京参加新能源展览会,遇到了丹麦公司维斯塔斯,通过牵桥搭线,王文启为新疆达坂城引入了丹麦的风电技术和资金。

1998年,新疆风能与三峡新能源牵头成立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公司,即金风科技的前身,武钢加入,开始引进和研究外国技术,组装运行自研风机。

一年后,公司的600KW风机研发项目顺利完成,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国产风机。

四年后,公司自主研制的1.2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达坂城风力发电场投入试运行,成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机。

而2001年新风科工贸完成增资及改制后,即更名为金风科技,武钢担任董事长。

至此,金风科技迈出了国产化的第一步,但彼时的中国风电市场还是由通用电气、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三大外资主导,国产化水平堪忧。

幸运的是,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风机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大门。同年7月,作为配套政策出台的有关规定要求,从2006年开始,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未满足国产化要求的风电场不许建设。

随后,我国先后发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通过风电全额上网和税收优惠、直接补贴等政策推动了风机制造业的大发展。

随后几年,我国风电装机每年翻番增长,国产化率不断提升。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均居全球第一位,国产化率从2004年的10%提升至90%。

在行业风向和政策红利下,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华锐风电、明阳智能等风电大厂迅速崛起。2007年,金风科技A股上市时,已经实现了业绩连续八年增长。

路线选择在当时是个难题。

早在2004年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齿轮箱设计和开发技术、拥有优秀的供应链资源金风科技决定放弃传统的双馈技术路线,押注直驱永磁技术,开发供应链体系。

与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相比,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不需要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如齿轮箱,故障率低,但研发投入高,当时并不受忙于扩产的大多数厂商青睐。

当过多年风场场长武钢却深知齿轮箱的弊端,坚定选择直驱永磁。

2011年,武钢带领团队研制出的1.5兆瓦和2.5兆瓦风机,低电压穿越测试通过了认证,风机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

该技术帮助金风科技的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其中就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州的3台1.5MW风机成功项目,那是金风科技在美国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在海外的第一个兆瓦级风机项目。

02

转折:行业内卷,价格肉搏

前十余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每一家凭借充足的政府补贴都有了不少底气,但迟依赖的背后,隐患也逐渐显露。

2018年下半年,陆上风电上网补贴进入逐步退坡阶段,卷王金风科技的领跑肉搏与入海|明星公司2020年之后不再有新的核准项目获得国家补贴。2021年12月31日后,新增的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2022年起,风力发电将全面进入到平价时代。

有媒体采访业内人士后报道,“有补贴的时候,发电公司做风电设备三五年就能回本。但退补后,投资回报往往要拉长到十年甚至更久,才能等来一个资产回报期。”

更致命的是,在补贴彻底结束前,风电行业又走上了一轮“抢装潮”“价格战”的老路。

2018年下半年至2020年,陆上风电招标量陡然激增,为了拿到更多订单,厂商们不断压低招标价格。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初至年底,陆上风电的招标价已从4000元/kW左右降至2400元/kW附近,逼近腰斩,至2023年,已经跌破1000元/kW。有些地方风电价格比煤电还低。

低价极大地压缩了利润空间,技术迭代和降成本的速度又赶不上降价的速度。2019年由于低价拿下了大量订单,金风科技的利润出现大幅下滑,风电机组业务的毛利率缩水至12.3%。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机价格开始持续下降。眼看着形势不利,2021年金风科技将毛利率目标上调到18%,宣称不再参与价格肉搏。

退出价格战使金风科技的市场份额受到威胁。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的数据,2023年,金风科技风电新增吊装容量虽然维持行业第一,但其市场份额已经从2022年的23%降至20%,而远景能源则从17%提升至19%,前两名市场份额占比差距已逐步缩小。

不同于光伏厂商在去年下半年开始统一入冬,风电整机厂商的苦日子从5年前就已经有所趋势。

以金风科技为例,其营业收入在2021年同比下降9.53%,2022年下降8.77%。公司的净利润在经历了2020年、2021年的高增长之后,在2022年也出现下降,为-35.55%。

数据来源:金风科技历年年报

根据金风科技2023年的财报,去年金风科技归母净利润为13.31亿元,同比下降44.1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12.85亿元,同比下降35.32%;净利润率下滑至近五年最低,为3.03%;经营性现金流为185.40亿,同比下降68.48%。

虽然2023年金风科技的营业收入为504.57亿元,同比增加8.66%,仍低于2021年的509.01亿元和2020年的562.65亿元。

同时,金风科技的库存开始上升。公司报告称,截至去年底,其库存从上年同期的98.5亿元,大幅增加至153亿元。

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是,由于市场供应竞争加剧,电站价值在迅速贬值。2023年,金风科技风电场建设业务的毛利率下降了18%,从2022年的65.4%降至47.3%。其在2023年的净减值损失为3.07亿元,上年同期则为2.7亿元的净收益。

红利不在,优势连年退水的情况下,找寻新增量几乎成为必然选择。

03

尝试:多元布局,加速入海

情况在今年上半年略有好转。8月23日晚,金风科技(002202.SZ)公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业绩。

报告期内,金风科技营业收入实现202.02亿元,同比增长6.23%;净利润实现13.87亿元,同比增长10.83%;扣非净利润实现13.73亿元,同比增长33.01%。部分业务重心的调整值得注意。

其一,除风电机组研发、生产和销售外,金风科技长期开拓风电场服务及风电场开发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补充。整体来看,风机与零部件销售的贡献比例在缩小,风电场开发的贡献比例在上升。

具体而言,风机及零部件销售业务占金风科技营业收入的比重最大,为63.2%,但收入仅提高了0.21%;另一边,占比第二的风电场开发所占比例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收入增长高达31.49%。这意味着,金风科技的整机商角色中,加入了更多开发商的特征。

其二,金风科技正加快海外市场的布局。2024年上半年,金风科技在国际市场的销售营业额占比相比同期迅速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达23.65%。国际市场销售额提升83.88%,而国内则下降了5.97%。

与此同时,金风科技也进入了海上风电的赛道,而后者则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一环,预期也将迎来新一轮地方支持。

截至2023年底,中国海风装机仅37GW,其中金风科技累计出口42台海上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1.8MW。

与此同时,沿海多省出台“十四五”海风规划,各省海风新增装机规模约50GW,2025年累计并网容量将超过60GW,其中广东、江苏、山东较为积极。据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中,预测2024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将同比大增60%以上,首次超过1000万kW。

由此可见,中国海上风电“十四五”规划装机空间较大。这也是金风科技拿下多个海上风电订单的宏观背景。

目前来看,技术壁垒高、运维成本高等对于包括金风科技在内的头部厂商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更重要的核心在于如何找到新一轮市场切入口,海外市场和海上风电恰恰送上了一个好时机。

04

尾声

根据太平洋新能源近期发布的中期策略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风机招标规模达63.42GW(不含框架招标),同比增长86.72%;其中,陆上风机招标59.16GW,同比增长98.78%;海上风机招标4.27GW,同比增长1.44%。

根据招标量与陆海风发展情况,预计2024-2026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分别为84.52GW、92.71GW、103.30GW,CAGR为9.18%;其中,陆风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75GW、80GW、85GW,CAGR为6%;海风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9.5GW、12.7GW、18.3GW,CAGR为37%。从长周期来看,陆风预计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海风进入新一轮向上周期。

价格方面,目前陆上风机去除塔筒平均价格在1200-1400元/KW,且从2024年4月以来有回升迹象;随着陆风大型化边际放缓,其价格有望企稳。海上风机去除塔筒价格目前在2500-2700元/kW徘徊。

零部件方面,目前海缆、管桩等海风相关节需求旺盛,预计国内海缆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122亿增长至2026年的403亿,CAGR(复合年增长率)为49%;全球海风桩基 塔筒需求有望从2023年的334万吨增长至2026年的924万吨,CAGR为40%。

Tags: 卷王金风科技的领跑肉搏与入海|明星公司

icp沪ICP备2023034384号-20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